爱姆森·为爱而生

中文
EN
您的位置:首页 > 业务领域 > 院前急救 > 办公楼宇院前急救整体解决方案

办公楼宇院前急救整体解决方案

2018-01-18 上海爱姆森集团 阅读 2471

一、项目背景

      2001年9月11日,对每一个美国人来说,都是毕生难忘的日子,作为纽约的标志性建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及华盛顿五角大楼遭遇恐怖分子袭 击。世贸的两幢110层塔楼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事件共造成3201人(包括343名消防员)遇难,大楼倒塌后,仅救出3名幸存者。在此后的一段时间, 纽约整个笼罩在恐怖及紧张的氛围之中,在高楼大厦办公的上班族们,更是心情紧张,储备各种高层逃生设施,以备万一。

       除却这种百年难遇的恐怖袭击事件,每天穿梭于高级办公楼的白领精英们,生命和健康受到的最大威胁往往来源与过多紧张和劳累而引起的各类慢性疾病和心源性 猝死。以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的几率高,但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猝死的几率逐渐向年轻人发展。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天猝死人数已达到1000人,其中多数为中青年。(央视201254日《新闻1+1》数据)

      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案例和数据中窥视一二:

      ● 2014年3月2日,深圳创维公司石岩基地的一名负责售后服务的男员工孙瑜在当日上班时猝死,生前并无身体异样,入职体检合格,突然发生意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2013年5月13日下午,奥美中国北京分公司一名年轻员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4岁。

      ● 2012年12月2日下午,潘先生在柳州龙城路某大厦写字楼里倒地不起猝死,经初步鉴定,死因很可能是因心脏病突发导致猝死。

      ● 2012年9月14日金山游戏团队一名运营部员工在北京公司办公室内猝死,年仅25岁。

      ● 2009年11月10日中午,酷6网一罗姓员工在经过公司门口时突然倒地不起猝死,法医根据症状分析,死因有可能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2009年6月30日,位于广州中泰国际广场的宝洁公司一名女员工在办公室突然晕倒,送院后不治,死因为生理性小脑出血猝死。

      ……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的速度非常快,很多年轻人挥别自己的父母亲朋,投身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谋求自身的发展,将智慧、 青春和热血挥洒在了这些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群里。诚然,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能够有机会衣锦还乡,报答父母,但是,毕竟成功都是属于少数人的,更多 的人都只是社会运转的一个部件,用坏了,出问题了,很快就有新的替换品补上。虽然,这样说显得很冷酷无情,但是事实总是这样,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感情而发 展。 当我们看到这些年轻、异乡的来客,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献给了祖国经济发展的快车,若干年后有谁还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和身影呢?

      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就是关注个体的生存和健康,保护弱势群体。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世界经过几百年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进化,社会制度和福利 政策已经趋于完善,在对社会公众生命安全及生活便利的保障设备、设施上非常健全。从AED(心脏体外自动除颤仪)的普及度上我们就可见一斑。

      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生,在3~5分钟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患者身边的 人会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技术,第二,在3分钟的区域内,可以迅速拿到AED用于患者的电击除颤。这两个条件中,不管是AED的配置和普及,还是公众急救技能 的教育,都需要国家制度及政策的支持。

      很庆幸,生活在西方社会,甚至是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在公众场合,特别是办公楼密集的白领工作场所,都可以在3分钟之内取到 AED,并且公众的急救技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也是很多职业执业的必备技能之一,需要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训练。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环境之 下,是不是我们的安全感会得到成倍的提升呢?

      对于城市白领这个群体,本身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他们掌握技能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再佐以一些必须的急救设备、设施,相信即便是发生不可控的天灾 人祸,我们也能够使更多的人逃离死神的臂膀。在灾害面前,我们也可以像日本这样的地震频发国家一样,做到井然有序,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


二、解决方案简述

 

办公楼宇系统:

      ● 在办公楼宇大堂及相应楼层配置AED设备,由经专业急救培训后的安保人员和后勤人员使用;
      ● 在办公楼宇物业管理部门配置综合急救包,由经专业急救培训后的工作人员使用;
      ● 定期组织物业、安保人员、企业员工进行基础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
      ● 每季度进行普及急救培训;
 

      ● 每年度进行大型专题避险、急救类演习操练;

      ……